详细信息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详细信息页
 

文著协举办2025年第一期“悦读会”

加入时间:2025-04-02   来源: 文著协官方微信公众号 
 3月31日上午,为全面提升员工文化素养,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举办了2025年度第一期“悦读会”。本期小伙伴们分享的图书共有14本,虽然主题各异,但基本可分为历史文化读物和文学读物两大类别。接下来让我们静下心来,翻开书页,跟随小伙伴们的脚步感受每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历史文化读物

 

《人生得意在长安:诗说大唐》:“心之所向,便是长安”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辛晓娟教授在“百家讲坛”讲稿基础上完成的一部优秀作品。她是“中国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作者选取了21首唐诗,旁征博引了大量诗词、典故、典籍、历史知识,贯通古今,解读诗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个人境遇,才华横溢与创作手法,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侧面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告诉读者,为什么大唐是我国历史上诗歌的巅峰时代。整本书让人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每个章节都值得反复研读,仔细品味,静静思考。



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但能够感受到诗歌的壮美,诗人博学多才与迥异个性;还能感受到诗歌的力量,我们会不由自主反复吟诵那些优美诗篇,这些诗歌能够涵养情操,成就自我,让我们更加热爱伟大、可爱的中国,建设我们的中国。



——联合党支部书记、常务会副会长兼总干事 张洪波


《我心归处是敦煌》:“择一事,终一生”


本书以“敦煌女儿”樊锦诗的坚守为缩影,展现了一代代莫高窟人“择一事,终一生”的赤子情怀。书中既有大漠孤烟中的文化苦旅,也有守护者与时间赛跑的动人篇章。作者将个人命运与敦煌千年文明交织,揭示文物保护背后的孤独与壮美。那些风沙中的洞窟不仅是艺术宝库,更成了心灵归处。此书是对文明守护者的深情礼赞,亦是对浮躁时代的灵魂叩问——何为永恒的价值?



——收转分配部 底建琴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金玉其外,饥饿其中”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打破了传统史学单纯罗列事件的枯燥模式,以人物为中心,将乾隆时代的辉煌与危机全面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书中既有对乾隆帝卓越政绩的描述,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盛世背后的危机。乾隆时代的“得”让我们看到,积极作为、重视民生和制度建设,能推动社会繁荣发展。而其“失”则警示我们,腐败会侵蚀社会根基,禁锢思想会阻碍进步,封闭保守会使国家在世界发展浪潮中落后。



——办公室 邸学佳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山河依旧,生生不息”


作为“这里是中国”系列的第三部,它延续了前两部的成功,以更加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明从史前文明的曙光初现到灿烂的智慧创造的全过程,让读者感受到华夏文明的伟大与辉煌。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与内涵,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笃信。我相信,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人,都会从这本书中获得无尽的启示与感悟。



——财务部 汤婷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了解历史,
入门必备”



本书以简明流畅的笔法,勾勒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脉络。从夏商周的青铜时代,到秦汉一统、唐宋繁华,再到明清盛衰与近代变革,本书以关键事件和人物为节点,串联起政治、经济、文化的多维历史图景。虽为简史,却兼顾深度与趣味,既呈现王朝更替的宏大叙事,也不乏社会百态的生动细节。书中配有历史图片、大事年表和延伸阅读,为初学者提供了清晰的历史框架,堪称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入门佳作。


——许可与法律部 唐亚静


《伟大的日记——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换个角度看历史”


这本书收录了百余位历史人物的日记,有艺术家的手稿,学者的思考,航海家的手绘,军官的战争记录,核爆后医生的手记,科学家的实验记录等。这些日记有的后续被出版商出版,有一些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对于一些作家而言,这些日记有时成为一种区分于正式作品创作的“写作训练”。很多人只是回忆,却很难做到记录。历史就是一场巨大的记录,日记是最贴近个体的记录。这本书还原了无数历史人物的真情实感,带我们近距离体会人类文明的浩瀚星河。



——许可与法律部 冯凯宁


文学读物


《额尔古纳河右岸》:“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独特的鄂温克族文化、壮美的北国风光和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在当今这个纷扰喧嚣、人心浮躁的时代,《额尔古纳河右岸》宛若一股清澈甘冽的泉水,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我们的心田,为纷扰的心灵带来一抹极其珍贵的平和与明净。衷心感谢迟子建老师,凭借她那细腻入微的笔触,为我们呈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文学盛宴,令人沉醉其中,尽享文学之美。



——收转分配部 李建军




《我胆小如鼠》:“胆小的人也要勇敢尝试”




作者以冷冽的笔锋,在书中刻画了一个被时代暴力碾碎的“懦夫”形象。主人公杨高用一生的谨小慎微对抗集体的癫狂,那些看似夸张的羞辱场景,实则是权力碾压的隐喻标本。整本书读下来不禁让我们在笑中品出苦涩——或许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只战战兢兢的老鼠,只是我们不敢承认罢了。我们要学会面对恐惧,在逆境中寻找勇气和希望。



——会员部 周友铭



长安的荔枝》:“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作者以“一骑红尘妃子笑”为引,用显微镜般的叙事,在书中铺开一场盛唐版的生死速递,让历史褶皱中的小人物发出惊心动魄的光芒。故事透过一颗荔枝折射出大唐繁华下的体制溃烂:贵妃一笑的背后,是民脂民膏的挥霍、基层官吏的殚精竭虑。当荔枝最终抵达长安时,新鲜的不只是果实,更是对“盛世”的尖锐反讽。



——许可与法律部 罗啟梦/会员部 张睿思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5》:“人生,是一场不断告别的旅程”

这是一本充满温度与诗意的散文集,收录了陈建功、梁晓声、李娟等名家对生命、亲情与离别的深情书写。阅读本书,我也忍不住有些泪目。人在长大之后就开始面对离别,许多生活中不易察觉的细节,在之后反复怀念一个人时,才会被拿出来反复咀嚼。现在的我,对离别还没有太多切身的感受,我能做的,也只是努力记住生活中的小事儿,努力爱我爱的人,不断去感受生活,积累未来可以回忆的素材。



——许可与法律部 王贝贝



《寻人不遇》:“真正的诗意,永远在追寻的路上”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以诗意的脚步丈量中国,在《寻人不遇》中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朝圣。他寻访三十多位古代诗人的遗迹,却在现代化浪潮中频频“寻人不遇”。阅读本书也使我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心动、行动,因为热爱可以跨越山海,也因为热爱会战无不胜。



——会员部 孙铭遥



《冷到下雪》:“也许不去理解万事万物也没关系”
这部作品具有持久的感染力,即使放下书本很久之后,它仍然在你心中保持着生命力和启发性。在这个多元世界里,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个人的经历、价值观、情感需求都各不相同,那么每个独立的个体间如何通过沟通来维系亲情是令人深思的。封面的箴言“也许不去理解万事万物也没关系”恰如钥匙,开启了读者内心深处对生活、对情感的思索之门。



——财务部 张文琼



《百年百首童诗》:“桂冠童书,家庭必备”
该书以时间为序,精选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百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童诗佳作。书中的每一首诗都配以一副富有童趣的精美插图,充分展示出创作者和编撰者的童心、诗心、爱心。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富有教育意义,让孩子们在欣赏美妙的文字和图画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许可与法律部 赵洪波




《许三观卖血记》:“当血液成为生命的筹码”
翻开这本书,我看到那个特殊年代里,一个普通父亲用鲜血守护家庭的动人故事。每一滴鲜红的血液都承载着沉甸甸的爱与责任,让人读来既心酸又温暖。读完这本书后,我突然明白,所谓父爱就是永远赶在寒冬前的太阳。许三观卖掉的不仅是六次鲜血,更是四十年风雨无阻的守护。这种扎根在血脉中的温暖,永远值得我们含泪品读。



——办公室 姬力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培养员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使每位参与者都能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推广者和践行者。文著协将持续开展本项活动,以阅读赋能人才成长,以文化软实力推动协会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悦读会吧!

本期“悦读会”书单:

1.《人生得意在长安:诗说大唐》,辛晓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5)


2.《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译林出版社(2019.10)


3.《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张宏杰著,重庆出版社(2022.8)


4.《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星球研究所著,中信出版集团(2024.9)


5.《一本书读懂中国史》,李泉著,中华书局(2006.1)


6.《伟大的日记——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英】DK出版社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12)


7.《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6)


8.《我胆小如鼠》,余华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7)


9.《长安的荔枝》,马伯庸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10)


10.《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5》,梁晓声等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24.5)


11.《寻人不遇》,【美】比尔·波特著,曾少立、赵晓芳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6)


12.《冷到下雪》,【澳】欧健梅著,陆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8)


13.《百年百首童诗》,高洪波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童趣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2023.6)


14.《许三观卖血记》,余华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7)